前几天听到朋友吐槽,有一个男生和她女生相亲,见了没两面。
就急着追问什么时候带自己见家长、聊聊彩礼和婚期的大致安排。
他的说法是,年纪不小了,家里催得紧,早点定下来心里才踏实,免得白费功夫。
透着一股强烈的焦虑,仿佛多接触一次都是浪费,完全没心思去琢磨对方是否真的适合搭伙过日子。

相亲里总有人这样,恨不得跳过了解直接锁定婚姻,把“成家”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。
好像只要把证领了,就能给家里一个交代,之前的所有催促都能消停。
期待有个结果,这很正常,但为了结果而忽略相处,往往会得不偿失。
01
慢慢了解,才能看清底色
也许第一次见面,你觉得她落落大方;后来几次吃饭,你觉得她谈吐温和。
可这些碎片化的印象,远不足以拼凑出一个能共渡余生的人。
有些人,初见时体贴周到,接触久了才发现骨子里大男子主义。
有些观念,表面上没什么不妥,深究下去才明白藏着太多生活理念的冲突。
多少人,凭着几分“条件匹配”就敲定关系,等到真要一起过日子,才发现彼此三观差太远,连买菜做饭都能吵翻天。

当初的“合适”,不过是被硬件迷惑;所谓的“稳妥”,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。
这时候再想反悔,要么碍于介绍人面子难以开口。
要么已经跟家里报了“有戏”骑虎难下,最后只能在将就中煎熬自己。
02
越是急于敲定,越容易摔得狼狈
相亲里的慢,从来不是拖延,而是给自己留一份清醒。
慢慢接触,是对缘分的尊重。
比起婚姻里的责任与琐碎,相亲时的试探与磨合,本身就是一种必要的筛选。
会为了一次顺路接送的细节,看出对方是否懂得体谅。
会因为一次饭后买单的态度,琢磨彼此的消费观是否合拍。

会在闲聊中不经意提起对未来的规划,悄悄比对生活目标是否一致。
那些不用急着谈婚论嫁,单纯了解彼此喜好的日子,其实是在给“搭伙过日子”打基础。
这份磨合,或许繁琐,却会成为判断“合不合适”的标尺。
等到真要一起面对房贷车贷、人情往来时,想起曾经聊过的消费观念、处理矛盾的方式,心里才会有底。
知道能不能携手扛过生活的难。那些慢慢积累的了解,不是无用的消耗,而是给漫长婚姻储备的“兼容性数据”。
相亲认识一个人,考虑一段关系,真的不必急。
急着推进的不是感情,是你的焦虑,甚至会让对方觉得你只想要个“结婚对象”,而非真正在意她这个人。

那些真心想找个人好好过日子的女生,反而会因为你的急躁而却步。
不妨多花点时间,约几次饭,聊几次天,一起做些寻常事,再决定要不要往婚姻上靠。
接触时多感受彼此的契合度,再考虑要不要跟家里提进一步的打算。
急什么呢?领证不是终点站,而是一起过日子的起点。
要是起点就没看清人,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熬。
在还能选择的时候,多一份耐心,多一份审视,才是对自己的人生最负责的态度。
宁愿慢一点,也别因为一时的急切,选错了要一起搭伙走下去的人。
以上文章转自“幸福情缘”
良人佳偶公众号
欢迎关注华人基督徒婚恋交友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