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登录 注册 安全中心 客户服务:400-660-2938或13581726357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

你常在生活中被人误解吗?是否也常误解别人呢?那你需要反思了!

发布时间:2017/03/13   阅读次数:535
文章来源:转载自何威老师(原创 ) 何威老师:主内婚恋专家、北京生命树教会牧师、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一级 在所有的关系中可能最让我们头痛的就是沟通,无论

文章来源:转载自何威老师(原创 )

何威老师:主内婚恋专家、北京生命树教会牧师、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一级

 

在所有的关系中可能最让我们头痛的就是沟通,无论是工作、生活、婚姻、家庭,只要有人的地方,如果沟通出现了问题那就是灾难。


所以我们都渴望真诚的沟通,而所谓的真诚,无非就是:真正理解、没有误解!

对那些和我们有关系的人,我们会希望对方可以清楚明白的释放让我们真正了解他们的信号;


而我们也同样希望,自己传递给对方的信息,无论是语言、神态、动作还是别的细节,都不会被对方误解。


但说实话这真的是太难了,特别是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产生误会,越是想着为对方好,就越容易产生误解。


先来看个真实的案例


Tim最近陷入了一个让他非常纠结的事情中,就是妻子和自己的老爸发生了“矛盾”。


老父亲从老家来到京办事,下了车就直奔在儿子家,Tim和妻子热情的接待他住下,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相见甚欢。


第二天他就去办自己的事情,但晚上却说事情很忙就不过来了,自己住在外面也挺好的,Tim也没有放在心上,觉得大热的天来回跑也挺辛苦的,就没有多说什么。


但转天清早就接到妈妈的电话,说父亲因为妻子对他不尊敬,不愿接待他生气了,摸不着头脑的Tim非常郁闷,一面内疚让父亲生气,一面也纳闷怎么会这样。


翻过来覆过去的思想,并没有发现妻子有哪里说错话了,也没有发现妻子有什么不愿接待的动机和想法。


追问中那边的妈妈才说出来原因,原来父亲生气是因为妻子的一句话:“明天我们比较忙,晚上要很晚才回来”,让他感觉被拒绝和冷落了。


Tim 就真的有点郁闷了:扪心自问,妻子的贤惠和孝顺是有口皆碑的事实,他们刚结婚的时候,因为两地分居,就是妻子一个人住在父母家照顾他们的。


那几年他们相处的非常好,父母只要打电话都会夸他娶了位好妻子,每次见面都是赞不绝口的。


但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个事情,就会生气呢?…….


其实这个案例就是非常典型的沟通障碍,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误会,它不仅大量在家庭中发生,在职场、情场、家人朋友爱人之间,更是屡见不鲜。


所以我们才说真正的理解,真的太难了。


认知偏差理论


我们先看看心理学怎么说,因为心理学的确是在研究人性的层面上,最能看到本质的一种研究方式。


心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叫认知心理学,这个学派致力于研究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。


认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,总结出 “认知偏差”的概念,也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、在我们主观吸收和消化过程中,发生的偏差。


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,就是我们自认为正确的主观现实,和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,小则稍有差池,大则天地之别。


认识偏差中最明显的是被称为「透明幻觉 Transparency Illusion」的偏差,你以为你待人已经很真诚、自己已经掏心掏肺毫无保留。


你以为在别人面前清澈透明得像一池春水,但你真的相信别人就能一眼见底地认识你、了解你吗?


悲剧的是我们努力让自己显得更加真诚,但这不等于我们就是真的完全“真诚”,因为我们所有的努力方式,都是站在自己角度上的“真诚”。


很有可能我们的“真诚”与对方的认知完全相反,对方会觉得我们 “假得可以”、“很会装”!


这种 “我努力做到真诚和坦诚了,别人就能读懂我的想法、感觉、初心和目标” 的感觉,就是一种透明幻觉。


这也是当我们努力的付出之后,遭遇到别人不理解、不认可、没感觉的时候最大的愤怒和伤害,这也是“误会”对人际关系最大的破坏。


Tim的郁闷和纠结,就是觉得妻子做的没有问题,但父亲却完全误解了他们,甚至因此而生气。


归因理论


看完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,我们再来看社会心理学怎么说。社会心理学家有一套 “归因理论”,专门研究我们对一个人的言行的解释方式。


也就是说,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时,本能的会去找到对方说这句话、做这件事的动机?


Tim的父亲在面对儿子和儿媳妇的时候,当他内心对他们没有绝对信任,就会变得敏感,就会抓住他们说话做事的细节,用自己的感受进行拷问。


就会尝试寻找 “儿媳妇为什么会这么说话” 的原因(归因就开始了),他当时的情绪甚至记忆中创伤,都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谎言。


这种情况在人际关系大量存在,如对某些人“特别”不喜欢,对某些话“特别”敏感,对某些行为“特别”反感,其实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标准在找原因。


比如看到一个人比较外向人,不喜欢这种性格的人,就会用他们内在的标准来衡量他,一定就会找出自己“不喜欢”对方的原因,并且还特别的有说服力。


这种归因错误实在杀伤力太大,如果我们不清楚这种可怕的思考方式,我们的人际关系就必然会出现问题。


更加复杂的原因


如果说上面这些因素,是我们多少可以主观意识到之后加以控制和自我约束的,那下面这些本能的反应就真的更加不可思议了。


比如说我们的表情包,一个人的高兴和痛苦,都会在脸上甚至肢体语言中反应出来。


心理学家经过多年、在全球各地的调查研究,最后达成共识 有 7 种面部表情,是 “全球通用表情”,它们就是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愁、苦、嗔。

但悲剧的是人类的表情太过于丰富,能够用语言形容出来的就有上百种,这七种之外的其他表情、以及这些表情到底在透露怎样的情感和思绪就真是秘密。


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,是不是虽然你努力的 “摆出一副我在认真听” 的表情,但别人却觉得你的这种 “认真听” 的表情,和你 “生气” 的表情是一样的。


除此之外,肢体语言、说话的语气、语速、呼吸、内在的情绪……有太多的细节会让我们发生误会,误会真的是无可避免的存在。


心理学的局限


所以从心理学研究的层面来看,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问题,甚至可以深入到人性的本能层面看到这些细节上的真相。

但说实话心理学却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,因为这些本能的真正原因是人性里面自我中心的罪恶。


就像我们都知道要凭着信心去面对人际关系,但在你过去的那些创伤中,人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。


这些不过是迷惑人的鸡汤和鸡血,在这些兴奋过后所有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努力和修行,不过是一地鸡毛。


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,事情还是原来的事情,误会还是没有真正的被解除,甚至还会产生新的更加麻烦的误会。


比如说现在社会上特别流行的各种心灵课程,他们教导的就是带上你的真诚、也带上你的尊重,努力的练习和操练,功夫到了终有所成:


他们教我们在说话之前,先听;不是被动去听,而是主动聆听。这个教导真的是真理,但有几个人可以每次都能做到呢?

有多少人在知道了这个真理之后,真的在别人说话的时候,特别的安静,特别的主动聆听。


但本质上根本就没有改变,他们心里其实早就想好了要怎样回复对方、早就决定了对方是怎样的人,安静聆听不过是为了让自己 “看上去很有礼貌”。


他们说真正的在表达前、先倾听,是应该“放下”自己对这个人、这件事任何预先做好的假设、拒绝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,于是“放下”就成了宗教中的常用词。


他们还教导我们在不确定自己是否 get 到对方准确信息的时候,先重复。通过仔细的聆听 + 认真的消化 + 二次理解,把自己最终的理解结果表达给对方。


听起来好像特别正确,好像这样做,就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的表达和理解,调频、校准彼此的信息。


但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清楚这是在说谎,当我们心平气和状态良好的时候,这更不就不是问题,但你试试在情绪快崩溃的时候,你还能这样温文尔雅吗?

他们还会教我们说话的时候,多用 “我”,而不是用 “你”,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变得低调,又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,可以说真正的黄金定律。


他们教导我们在表达感情、陈述推测的时候,尽量用 “我” 开头(特别是在动词前面):“我觉得我现在的感觉是……” “我的理解是…….


哇哦!好感人是不是?好有爱是不是?可惜翻开这些面具却发现,这么低调的感受是有目的的,原来是你想说服我。


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个“好的方法”但当你的目的和动机,根本就没有爱的时候,这些就会变得非常的恶心。


而可怕的是这些方法正以摧枯拉朽的方式,前所未有的出现在我们的信仰中,出现在我们的团契里。


让很多认识神的人,不再面对自己的罪恶,而是关注在这些方法和技巧里;甚至以这些技巧和方法来解释信仰,解释生命,可想而知会遭遇什么样的悲剧。


不认罪方法就是幻觉


其实“透明幻觉”也好,“归因理论”也罢,这些研究出来的真相,不过是人性原罪的不同反应,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自我中心的罪恶。


就是因为自私我们才会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和猜测别人,就是因为我们的自义,我们才会觉得自己都是“对”的。


也是因为自卑我们才会特别的敏感多疑,不愿相信别人的爱和真诚,而是假想对方的“坏”。


也是因为自怜我们才会特别容易被受伤,才会常常用受害者的心理去面对我们的生活,面对我们身边的人。


所以这些带着“自”的词组一天不除去,我们就一天不会安宁;这些带着“自”的罪恶一天不死去,我们也一天不会得到真正的安息。


方法不是绝对不能用,在我们的婚姻课程中,也会教导这些“方法”,但教导这些方法的基础是,先要教导人承认自己是罪人。


人必须要认罪悔改,真正的重生得救,尝到主恩典的滋味,这些“方法”才会真正的发挥效用,才能真正的帮助到人。


其实当我们真正认罪悔改重生得救之后,我们对误会本身也会发生本质上的转变,误会正好是反应我们生命状态的一种试剂,帮助我们更深的看到自己的生命。


彼此发现误会、或是感觉两个人之间可能有误会产生的时候,其实是反思自己的绝佳机会,是看到老我旧人活动轨迹最好的时机。


你就会由衷的发出对神的赞美,原来被误解也是一种恩典,是得着祂祝福和生命的机会,是彰显祂生命最好的机遇!


如果你真的发出这样的赞美,那你还会惧怕被别人误会吗?


热门文章

01.邀请单身肢体注册,方法如下:

02.和刚认识的姊妹怎么聊天才合宜?

03.蒙福的婚姻家庭

04.基督徒需要谈恋爱才能结婚吗?

05.凡是单身牧师、单身全职传道人、教会全职服侍的单身同工、单身在读神学生,一律免会员费、赠送VIP,欢迎转告、转发

微信

扫描二维码访问微信服务

手机端

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端